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2-11)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巫山一段云·飞雨过江来

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晔

飞雨过江来,潮带秋云起。

水驿春回,平沙雁归止。

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晔(唐昭宗)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晔,即唐昭宗,唐朝第十九位皇帝,他虽贵为天子,但一生历经坎坷,目睹唐朝的衰落与动荡,在位期间,他试图重振朝纲,但终因权臣割据、宦官专权而未能如愿,李晔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译文

飞雨从江上掠过,潮水带着秋云一同涌起,春天回到了水边的驿站,平沙之上大雁归巢栖息,那女子十八个发髻随风摇曳,如同云半动,飞花与细雨一同落在轻薄的丝绢上。

释义

飞雨过江来:形容雨势急促,从江上掠过。

潮带秋云起:潮水涌起,带着秋云一同升起,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

水驿春回:水边的驿站迎来了春天,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平沙雁归止:大雁在平沙上归巢栖息,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十八风鬟云半动:形容女子发髻随风摇曳,如同云半动,富有诗意和美感。

飞花和雨著轻绡:飞花与细雨一同落在轻薄的丝绢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飞雨、潮水、春回、雁归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通过“十八风鬟云半动”的描写,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的灵动相结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词中还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权臣割据、宦官专权,唐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李晔深感忧虑和无奈,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女子的美丽,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局的忧虑,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作,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局的关注。

这首《巫山一段云·飞雨过江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女子美丽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和时代背景的佳作,它让我们在欣赏美丽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