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2-11)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浣溪沙·舟中夜雨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下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山色空蒙雨亦奇,望中烟树几行低。

霏微细雨湿轻衣,遥望虹桥如画里。

鳌背上,著人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山色在空蒙的雨中显得更加奇妙,远望中烟雨朦胧的树木几行低矮,细雨霏霏打湿了衣裳,远远望去,那彩虹桥就像画里的一样美丽,在那彩虹桥(鳌背)之上,还有行人在行走。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舟中遇到夜雨时的所见所感,山色在雨中变得空蒙而奇妙,树木在烟雨中显得更加低矮,细雨打湿了衣裳,而远处的彩虹桥则如同画中的美景,令人陶醉,最后一句“鳌背上,著人行”则运用了比喻,将彩虹桥比作鳌背,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同时也表现了行人在彩虹桥上行走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舟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词中“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既写出了雨中山色的朦胧美,又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而“遥望虹桥如画里”一句,则将远处的彩虹桥比作画中的美景,进一步突出了景色的美丽和神奇,最后一句“鳌背上,著人行”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彩虹桥比作鳌背,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旅途中遇到夜雨时所作,当时他乘坐小船在江河上漂泊,遇到夜雨,看到周围的山色、树木和远处的彩虹桥,心中涌起一股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不仅表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也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魅力,他的诗词作品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遥望虹桥如画里,鳌背上,著人行。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