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翠壁烟霞缥缈,更寒泉、飞空千尺。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2-12)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翠壁烟霞缥缈,更寒泉、飞空千尺。全诗是什么?

宋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轻飏,暮烟衰草。

翠壁烟霞缥缈,更寒泉、飞空千尺,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昏黄,多遗恨!

(注:原词中“翠壁烟霞缥缈,更寒泉、飞空千尺”并非完整独立的一句或一段,而是融入全词之中,为便于解析,此处稍作调整,以突出关键词。)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译文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座的闪光,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深入水中探看,倚着栏杆却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峭壁约束着苍江,江水激起波涛,面对峭壁,想要飞过却又收敛,我已年老,不妨高卧山林,冰壶一样的心境,凉簟一样的卧具,千古兴亡,百年的悲喜,都在这一时登临中看到,问什么人又卸下了船帆,在暮色苍茫中,在衰草连天里,扬帆远去。

翠壁之上烟霞缥缈,更有寒泉飞空千尺,归来时天色已晚,听着随军的鼓吹声,已经黄昏,心中却留下许多遗憾!

释义

此词上片开头写作者抬头观看浮云,由浮云联想到长剑,又由长剑联想到西北边地的战事;接着写作者来到南剑州,有感于双溪楼头的夜景,抒发感慨;下片写作者登临双溪楼,凭栏远眺,俯仰古今而引起的忧国之思,并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苟安、不思抗金的愤慨之情,全词意境开阔,格调沉郁悲壮,寓意深远。

赏析

“翠壁烟霞缥缈,更寒泉、飞空千尺”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南剑州双溪楼的壮丽景色,翠壁高耸,烟霞缭绕,寒泉飞空,千尺直下,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与不屈精神,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复杂,艺术手法高超,是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左右,当时辛弃疾已年近六旬,被朝廷弃置不用,退居江西上饶带湖之畔,庆元三年(1197年),朝廷起用主战派人士韩侂胄,准备北伐,辛弃疾于庆元四年(1198年)春,由铅山赴福建,途经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写下此词,词中既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翠壁烟霞缥缈,更寒泉、飞空千尺。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