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的解释

7个月前 (02-13)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鹧鸪天·西都作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的解释

宋·辛弃疾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此句虽非原诗直接所有,但可融入意境解析中,体现诗人超脱世俗、高飞远举之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译文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洒脱狂放,不受拘束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呈留住彩云,借取月亮的奏章。

成千上万首诗篇,成千上万杯酒,都不曾正眼看过权贵豪门,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融入“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意境:如同鸟儿展翅高飞于茫茫青天之外,那些世俗的束缚和阴谋又怎能加诸于我?)

释义

此词上阕叙写了词人超脱尘世的生活理想,下阕则转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词人慷慨激昂的感情,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现实的不屈精神,全词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笔调雄浑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赏析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一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可视为对辛弃疾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生动写照,词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比作高飞的鸟儿,不受世俗矰缴(即捕鸟的箭和绳网)的束缚,展现了其高远的志向和超脱的心境。

原词中,“我是清都山水郎”一句,以清高脱俗的口吻开篇,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词人自比为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暗示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则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的浪漫情怀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

下阕中,“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一句,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权贵的不屑一顾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则更是将词人的超脱心境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他宁愿醉卧花丛、享受自然之美,也不愿回到那充满束缚和争斗的世俗世界中去。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左右,当时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调福建提点刑狱,途经南昌时,留连甚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此时词人正值壮年,却已历经仕途坎坷,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词正是他这种复杂心境的生动写照。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