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回首琵琶旧恨,叹西风、□兴如许。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15)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回首琵琶旧恨,叹西风、□兴如许。全诗是什么?

宋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虽然“回首琵琶旧恨,叹西风、□兴如许”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根据意境与辛弃疾的风格,可理解为对其作品中常见情感的概括或化用,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以辛弃疾代表作之一进行解析,并尝试在赏析部分关联到“回首琵琶旧恨”的情感色彩。)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译文

辽阔的江南秋空千里澄澈,清澈的水流随天而去,无边无际,远望山峦,像美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却似在向我诉说着愁恨,夕阳斜照着这楼头,孤雁的哀鸣声里,江南游子正在漂泊,我看着腰间佩戴的宝刀,空自拍打着栏杆,却无人能理解我此刻登临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是否已经归来?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都如此苍老了!凭谁唤来红巾翠袖,为我揩干英雄失意的眼泪?

释义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片抒情,抒发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多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己报国理想的难以实现而深感痛心。

赏析

虽然“回首琵琶旧恨,叹西风、□兴如许”未直接出现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但辛弃疾的作品中常有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与自身遭遇的感慨,如王昭君出塞弹琵琶的典故,常被用来寄托词人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悲愤,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借用历史典故,如张翰思归、许汜求田等,既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又批判了那些只知追求个人安逸而不顾国家安危的人,词人通过“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设问,抒发了自己作为英雄豪杰却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悲哀。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宋高宗时,主和派势力强大,抗战派势力受到排挤和打击,辛弃疾渡江之后,曾向朝廷提出过许多北伐的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词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回首琵琶旧恨,叹西风、□兴如许。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