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陇头何处寄将书,香发有时疑是梦。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16)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陇头水

陇头何处寄将书,香发有时疑是梦。上一句是什么?

唐·岑参

陇头何处寄将书,香发有时疑是梦。

陇水潺潺陇树黄,征人此去路茫茫。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祖籍南阳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译文

在陇山的高处,我向哪里寄去我的书信呢?那阵阵花香袭来,有时让我怀疑这一切是否只是梦境,陇水潺潺流淌,陇上的树叶已经泛黄,出征的人啊,此去路途遥远而迷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和征人的思乡之情,首句“陇头何处寄将书”表达了征人远离家乡,无法传递书信的无奈与愁苦;次句“香发有时疑是梦”则以花香为引子,引出征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花香如梦,让人难以分辨现实与梦境,后两句“陇水潺潺陇树黄,征人此去路茫茫”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和征人前途的未卜。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征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首句“陇头何处寄将书”直接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次句“香发有时疑是梦”则以花香为引子,巧妙地引出征人的思乡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征人的孤独与迷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多次从军边塞,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这首诗就是他在边疆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征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陇头何处寄将书,香发有时疑是梦。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这首包含关键词“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初晴游沧浪亭》,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初晴游沧浪亭》宋·陆游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初晴草色绿新抽,细径幽深信步游。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有名闲富贵...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