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17)诗词赏析16

这首包含关键词“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全诗是什么?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宋·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人事,乍交关,幂幂黛云,涓涓素月,倚危樯,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一叶小舟轻轻地卷起船帆,暂时停泊在楚江的南岸,孤城的暮角声响起,引来了胡笳的哀怨,江水茫茫无边,沙滩上栖息的群雁,被惊得纷纷飞散,暮霭如烟般收敛,寒冷的树林簇拥成画屏般的景致,天边远山苍茫,山色青黛,宛若浅浅的黛眉。

轻易地抛却了旧日的赏心乐事,如今却来到这里做起了游宦生涯,感到旅途劳顿,年华已晚,在这异乡之中,人事生疏,刚刚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天空中乌云密布,月光如细流般洒下,我倚靠在高高的桅杆上,极目远望,江天一片迷蒙,那低低的云雾映照着修长的绿竹,哪里是归家的路程?只见长亭连着短亭。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游宦生涯的厌倦,上片写泊舟所见景色,以“一叶扁舟”起笔,点明词人旅途漂泊的身份,接着通过“孤城暮角”、“水茫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下片则转入抒情,词人感叹自己轻易地抛却了旧日的赏心乐事,如今却在这异乡中漂泊不定,感到旅途劳顿、年华已晚,最后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作结,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一叶扁舟”、“孤城暮角”、“水茫茫”等,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下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下片中,词人通过对比旧日的赏心乐事和如今的游宦生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长亭连短亭”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柳永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直到晚年才得以入仕,在这漫长的漂泊生涯中,他饱尝了旅途的艰辛和人生的冷暖,这些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首《迷神引》就是他在漂泊异乡时创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佳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柳永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