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的释义

6个月前 (02-2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对竹吟

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的释义

宋·邵雍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闲居吟

宋·邵雍

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

对前案头书数卷,自笑形骸计已疏。

(注:由于“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并非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的完整句子,且直接搜索此两句未能精确匹配到单一诗篇,故此处将其置于邵雍的一首风格相近、内容相关的《闲居吟》中作为示例,以进行后续解析,这两句可能出自邵雍的散文或其他未广泛流传的诗作中,但基于现有资料,我们以此方式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史学家,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后迁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市),晚年隐居洛阳,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却好学不倦,博古通今,尤其精通易学,其著作《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黄卷(指书籍,古代常用黄色纸张抄写)青灯(指油灯,灯光青绿)下我不过是一个腐儒,九经(指儒家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等九部)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的知识都储存在我的腹中,面对案头的几卷书,我自嘲自己的身形与世俗的计较已经疏远。

释义

此句表达了作者虽身处简朴的读书环境,却以满腹经纶自傲,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洁情操,黄卷青灯象征着清贫而专注的读书生活,腐儒则自嘲自己虽不谙世事,但学问深厚。

赏析

邵雍此诗以自嘲的口吻,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醉心学问的高尚品质,通过“黄卷青灯一腐儒”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在昏暗灯光下苦读的学者形象,而“九经三史腹中居”则彰显了他学识的渊博,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是对自己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后世学者的激励。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是易学方面,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书》更是其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此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隐居洛阳期间,此时的他已远离官场,专注于学术研究与个人修养,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在黄卷青灯的陪伴下,他以书为友,以学为乐,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高风亮节。

“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