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危楼,望行舟,夕阳西下水东流。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上危楼,望行舟,夕阳西下水东流”,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望行舟,夕阳西下水东流”的意境与“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相契合,虽非直接连续出现,但整体意境相符。)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太和六年(832年)进士及第,历官当涂、太平县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官至睦、郢二州刺史,性爱林泉,淡于名利,作诗专攻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句法圆稳,音律精纯,得其风调者,亦称为“丁卯体”,著有《丁卯集》。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释义: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杨柳似汀洲”,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象萧瑟而衰败;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尾联写作诗主旨,抒发感慨,说故国情怀,说人事沧桑,说朝代更迭,说兴亡遗恨。
赏析: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深刻的思想,意境阔大而情调哀伤,十分感人。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许浑在长安任职时所作,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诗人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望着西流不息的渭水,凭栏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