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22)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山居乐

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自隐居,谢尘俗,

云共烟,也欢虞。

山深林密鸟相呼,

水阔溪长鱼自逐。

闲来石上观流泉,

兴至花间听鸣鹿。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后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自从隐居山林,告别了尘世的喧嚣与庸俗,

与云雾为伴,与烟霞共舞,心中也充满了欢乐与满足。

山林深处,树木茂密,鸟儿在枝头相互呼唤,

溪水宽阔,河流悠长,鱼儿在水中自由追逐。

闲暇时,我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观赏流淌的泉水,

兴致来时,我漫步在花丛间聆听鹿儿的鸣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后的宁静生活,首联“自隐居,谢尘俗”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决心,颔联“云共烟,也欢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云雾烟霞为伴的自在生活,以及内心的满足与欢乐,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具体的山林景象,如鸟儿的呼唤、鱼儿的追逐、流泉的潺潺、鹿儿的鸣叫,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后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云共烟”、“鸟相呼”、“鱼自逐”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闲来石上观流泉,兴至花间听鸣鹿”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创作背景

李中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这使他深感仕途的艰难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就是他隐居山林后,对宁静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仕途挫折时的一种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