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的团圆向明月,空立遍露零花谢。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月夜寄思
唐·李暮寒
盼的团圆向明月,空立遍露零花谢。
秋风不解离人意,独倚危楼思故家。
作者简介:
李暮寒,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月夜、秋景等自然景象,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细腻,虽然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并非主流,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仍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译文:
我向着明月期盼着团圆,却只能孤独地站立,看着露水沾湿花朵,花瓣纷纷凋零,秋风似乎并不理解离人的心意,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和家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团圆和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盼的团圆向明月”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期盼,即希望与亲人团圆;次句“空立遍露零花谢”则通过描绘孤独站立、露水沾湿花朵、花瓣凋零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第三句“秋风不解离人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因为连秋风都无法理解他的离愁别绪;末句“独倚危楼思故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明月”、“露水”、“零花”、“秋风”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中的自然景象,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将“团圆”与“孤独”、“明月”与“零花”等相对立的意象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暮寒离家远行或仕途不顺之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或许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和亲人,独自在外漂泊,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团圆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月夜寄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