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秋水淡寒烟,水影明如练。全诗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临江仙·引》,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临江仙·引
宋·秦观
一江秋水淡寒烟,水影明如练,远望渔舟,飘忽如天边。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学柳永作词,因不满柳词“格调不高”,而致力于提高词品,多写抒情,兼融婉约、豪放之长,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长短句》(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琴趣外篇》三卷。
译文:
一江秋水之上弥漫着淡淡的寒烟,水面上的光影明亮如同白色的绸缎,远远地望着那渔舟,它仿佛在天边飘荡,若隐若现。
释义:
此词以景起兴,通过对秋日江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一江秋水淡寒烟”描绘了秋日江水的宁静与清冷,“水影明如练”则进一步突出了水面的明亮与清澈,而“远望渔舟,飘忽如天边”则通过渔舟的远逝,增添了画面的动态与深远感。
赏析: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景图,词人通过“秋水”、“寒烟”、“水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而深远的意境,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明如练”的比喻,将水面上的光影比作白色的绸缎,既形象又生动,而“远望渔舟,飘忽如天边”一句,则通过渔舟的远逝,增添了画面的动态与深远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这首词还体现了词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临江仙·引》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所作,面对仕途的不顺和生活的艰辛,词人通过描绘秋日江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词也反映了词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
这首《临江仙·引》是秦观的一首佳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景图,并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词也反映了词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