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呼为刘文叔,改名为金和秀才。的解释
诗词原文
避名
清·龚自珍
刘郎已自羊公后,
不敢呼为刘文叔。
避名逃世居东海,
改名为金和秀才。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并致力于文学和诗歌的创新,龚自珍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刘郎(此处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诗人自比)已经继羊公(羊祜,晋代名将,以清廉著称)之后,
却不敢再被称为刘文叔(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字,此处可能借指某位有威望或地位的人物)。
为了躲避名声和世俗的纷扰,他隐居在东海之滨,
甚至改换了姓名,化名为金和秀才。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自比“刘郎”,诗人暗示自己有着不凡的志向和才华,但又因不愿卷入世俗纷争,而选择隐姓埋名,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诗中“羊公”和“刘文叔”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以及自己不愿追逐名利,甘愿隐居避世的决心。
赏析
龚自珍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名利和隐居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含蓄而深沉,诗人以“改名为金和秀才”这一具体行动,生动地描绘了自己避名逃世的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龚自珍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在清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龚自珍虽然才华横溢,但难以得到重用,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可能产生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