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原是谪仙人,每夸苍鸾谒上真。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游仙
唐·李群玉
前身原是谪仙人,每夸苍鸾谒上真。
九陌尘埃千丈火,五湖烟水万重云。
玉箫声断人何处,瑶瑟音沉月半轮。
回首天涯归路远,空余清梦绕埃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以工于五言律诗著称,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后隐居沅江,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怀,李群玉的诗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后人誉为“晚唐才子”。
译文
我前世仿佛是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常常夸耀自己骑着青色的鸾鸟去拜见天上的真人,京城的大道上车马喧嚣,尘埃飞扬,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而五湖四海则是烟波浩渺,云雾缭绕,玉箫的声音已经断绝,不知吹箫人去了何方;瑶瑟的音符也已沉寂,只剩下半轮明月高悬,回首望向那遥远的天涯归路,心中只剩下对往昔清梦的怀念,它们如同尘埃般萦绕在我的心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仿佛前世是仙人的身份,以及他对尘世与仙境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诗中“前身原是谪仙人”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与超脱,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九陌尘埃千丈火”与“五湖烟水万重云”的对比,更是将尘世的喧嚣与仙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却并未直接描绘仙境的奇景,而是通过诗人对前世身份的追忆和对尘世与仙境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对高洁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仙境的憧憬,也有对尘世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玉箫声断人何处,瑶瑟音沉月半轮”两句,更是以音乐为媒介,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对尘世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感到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内心渴望一种超脱与宁静,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逃避,同时也寄托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