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阵处尽按天文,争锋时每驱神将。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天阵图
唐·韦庄
符移檄委鬼神愁,
一夜风雷起九陬。
排阵处尽按天文,
争锋时每驱神将。
拥旄使者擒龙节,
箫鼓声干动地秋。
行路艰难不复愁,
前人今已葬荒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和社会矛盾,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符令檄文传递,鬼神也为之愁苦,
一夜之间,风雷四起,震动九州。
排兵布阵皆依照天文星象,
交锋对敌时常驱使神将助战。
手持旄节的将领手持擒龙节杖,
箫鼓之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之秋。
行路虽艰难,但心中不再忧愁,
因为那些曾经的敌人,如今已葬身荒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中的壮观场面和将领的英勇无畏,首联以符令檄文的传递和鬼神愁苦开篇,营造出紧张肃穆的战争氛围,颔联具体描绘了军队的排阵和争锋,强调其依据天文星象布阵,且常有神将助战,突出了军队的神奇和强大,颈联则通过描绘将领手持节杖、箫鼓震天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壮观和将领的威严,尾联则以“行路艰难不复愁”和“前人今已葬荒丘”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乐观态度和对敌人的蔑视。
赏析
这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壮观场面和将领的英勇无畏,诗人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将战争描绘得既神秘又壮观,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又突出了将领的智勇和军队的神奇,诗人也通过尾联的转折,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乐观态度和对敌人的蔑视,使整首诗在气势磅礴中又不失深沉和哲理。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目睹或听闻某次战争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描绘战争的壮观场面和将领的英勇无畏,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敬畏和感慨,也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斗争的将领们的赞美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