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唤玉蛾,捧金波,听遍四时行乐歌。的释义

6个月前 (02-23)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瑶台梦

唤玉蛾,捧金波,听遍四时行乐歌。的释义

宋·柳永

瑶台梦断敲门声,

唤玉蛾、揽衣起行。

银河耿耿天凝碧,

捧金波、听遍四时行乐歌。

风露浩然凉夜永,

珠帘外、月华如水。

临风三嗅绕芳丛,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柳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译文

在瑶台的美梦中被敲门声惊醒,我呼唤着玉蛾(此处喻指侍女或美好的事物),披衣起床,天空中银河明亮,天空如同凝固的碧玉,我捧起如同金色波浪般的美酒,聆听那四季更迭中的行乐之歌。

夜风清凉,露水浩渺,长夜漫漫,珠帘之外,月光如水般清澈,我站在风中,三次嗅着那芬芳的花丛,仿佛又回到了旧时游览皇家园林的时光,那时车马如流水般川流不息。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从梦中醒来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唤玉蛾、捧金波”等句,描绘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迷离景象,而“听遍四时行乐歌”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清凉与月光的皎洁,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留恋。

赏析

此诗以梦境开篇,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瑶台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回归,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诗中“银河耿耿天凝碧”等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而“风露浩然凉夜永”等句,则通过描写夜晚的清凉与月光的皎洁,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留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柳永晚年时期,彼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常常回忆起往昔的欢乐时光,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梦回瑶台,与昔日的美好重逢,然而梦醒之后,却只剩下无尽的孤寂与怀念,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倾注于笔端,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瑶台梦》,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生动地展现了柳永晚年时期的心境与情感状态。

“唤玉蛾,捧金波,听遍四时行乐歌。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