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满斟,他亲劝,先摘得都无少半。的释义
诗词原文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酒满斟,他亲劝,先摘得都无少半。
(注:“酒满斟,他亲劝,先摘得都无少半。”这句并不直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全篇,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适当创意性补充,融入类似意境,以展现端午佳节欢聚劝酒的情景,原词中并无此三句,以下分析将基于整首《浣溪沙·端午》及补充的意象进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六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微微小汗浸透了碧色的薄绸,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腻布满晴日的江川。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心爱的人儿相见欢聚,共度这美好的时光,祈愿千年不变。
(补充意象)酒杯斟满,他亲自劝酒,先摘下的(果实或比喻为美好的事物)一点都没有少,大家都尽情享受这欢聚的时刻。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习俗与佳人欢聚的美好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内心的喜悦,以及对长久相聚的美好愿望。
赏析
苏轼的《浣溪沙·端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节日氛围,词中“轻汗微微透碧纨”描绘了女子在节日前的精心准备,“明朝端午浴芳兰”则点明了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沐浴兰汤,以求吉祥。“流香涨腻满晴川”一句,更是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则通过“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在节日中的装扮与喜悦之情,而“佳人相见一千年”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长久相聚的渴望。
(补充意象赏析)加入的“酒满斟,他亲劝,先摘得都无少半。”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展现了人们在佳节中举杯共饮、尽情享受的美好场景。
创作背景
《浣溪沙·端午》是苏轼在端午节期间所作,具体年份不详,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节日习俗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的诗词作品,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节日氛围,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