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妙舞几番银烛暗,清歌一曲彩云低。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24)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浣溪沙·春情

妙舞几番银烛暗,清歌一曲彩云低。出自哪首诗?

宋·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妙舞几番银烛暗,清歌一曲彩云低。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工于言情,其词多写人生聚散无常的感伤,感情真挚,情调哀伤,多描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译文

二月的和风吹到了这座碧色的城池,万千的柳条绿丝绦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清明时节,柳絮如烟,细雨绵绵,它们伴随着春风舞动、沉睡,女子梳妆完毕后,轻轻垂下眉头,问她的丈夫:“我画的眉毛浓淡是否合时宜?”她随着银烛的几次明暗变换,翩翩起舞,一曲清歌响起,仿佛让天上的彩云都为之低垂。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里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上片写春景,以和风、碧城、绿柳等意象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下片则通过女子的梳妆、问夫、妙舞、清歌等细节,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人物的情感,上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下片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下片则通过女子的动作与言语,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既有对丈夫的柔情蜜意,也有对自己容貌的自信与担忧。“妙舞几番银烛暗,清歌一曲彩云低”两句尤为动人,通过夸张与想象的手法,将女子的舞姿与歌声描绘得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晏几道早年时期,当时他生活优裕,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词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与女子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貌与才艺的欣赏与赞美,词中也不乏一丝哀愁与无奈,或许这正是晏几道对于人生无常、聚散难料的深刻感悟。

“妙舞几番银烛暗,清歌一曲彩云低。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