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26)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山居秋晚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沧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

野径秋来黄叶满,空山雨后碧苔长。

寒烟淡淡迷衰草,落日萧萧照大荒。

唯有幽人自来去,更无邻里共相忘。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淡雅,富有意境,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田园的静谧之美。

译文

白云缭绕,隔断了山洞,使得山中的鸡犬之声变得模糊不清;翠绿的竹子被风摧残,枝头原本栖息的凤凰也不见了踪影,秋天的田野小径上铺满了黄叶,雨后的空山里长满了碧绿的苔藓,淡淡的寒烟笼罩着枯萎的野草,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广袤的原野,只有我这个幽居的人独自来来去去,再也没有邻里之间的往来与牵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山居的晚景,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情怀,首联“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以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通过秋日的黄叶、雨后的苔藓、寒烟和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在。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秋日山居的晚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白云、翠竹、黄叶、苔藓、寒烟和落日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还寄托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诗中的“迷鸡犬”、“失凤凰”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摒弃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刘沧作为一位唐代晚期的诗人,可能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波折,从而产生了归隐山林、追求心灵自由的念头,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日山居的晚景,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独感,这可能与诗人身处乱世、目睹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有关,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种选择。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