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诵经翻贝叶,篱边扫雪折霜筠。的释义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林下诵经翻贝叶,篱边扫雪折霜筠。
闲居日久心无事,岁晚松风尽耳闻。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出入儒、墨、道三家,安史之乱后皈依佛门,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交往唱和,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及诗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之翘楚。
译文
在林间树下诵读经文,翻动着贝叶经书;在篱笆边清扫积雪,折取着被霜打过的竹子,闲居的日子久了心中没有俗事牵挂,岁末时只听得到阵阵松涛风声。
释义
“林下诵经翻贝叶”描绘了诗人在林间诵读佛经的情景,贝叶经是古印度人用以记载佛经的一种多罗树叶,此处借指佛经,体现了诗人的宗教情怀和内心的宁静。“篱边扫雪折霜筠”则展示了诗人在篱笆边清扫积雪、折取竹子的生活场景,霜筠即经霜的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闲居日久心无事”表达了诗人闲居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平和,“岁晚松风尽耳闻”则以岁末的松涛风声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高洁,前两句通过“林下诵经”与“篱边扫雪”两个场景,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岁末的松涛风声成为他唯一的听觉享受,这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家园,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皎然作为唐代诗僧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皎然山居期间,具体年份不详,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佛教,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林间诵经、篱边扫雪等日常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唐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皎然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这首《山居杂诗》便是其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