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杂曲歌辞·宫中乐》
唐·张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虽然“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这两句诗在流传中常被单独引用或误认为是某首独立诗篇的内容,但实际上它们出自张祜的《杂曲歌辞·宫中乐》中的一部分,为了保持解析的完整性,这里提供了包含这两句诗在内的较完整的段落,但请注意,原诗中可能还有其他内容,而这里仅选取了与关键词直接相关的部分。)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宫词尤受人称道。
译文:
月光爬上了柳树的枝头,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宫中的月光像什么呢?它像堆积的白雪,又像流淌的清水,洒满了整个田地,玉石砌成的台阶上生起了白色的露水,夜深了,露水浸湿了罗袜,于是放下水晶帘,隔着帘子玲珑地凝望着秋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夜晚的月色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美丽。“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两句,用“积”和“流”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赏析:
这首诗以宫中月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人以“月上柳梢头”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接着以“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两句为核心,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美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最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宫中月色的描绘充满了赞美和留恋之情,这可能与他曾经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有关,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宫词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诗歌体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风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