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叹世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出自哪首诗?

唐·杜荀鹤

自笑诸缘尽不赊,一庭芳草半庭花。

平居有思闲难得,粗食无嫌贵易赊。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闲吟闲咏人知否,须是佯狂得似他。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畅,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部分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自己笑叹人生中的各种缘分都已经尽了,不再奢求什么,庭院中芳草萋萋,花儿开了一半,平时想要找到闲暇的时光真是难得,对于粗茶淡饭不要嫌弃,因为富贵的生活往往难以长久,世间的道路平坦之处本就稀少,有才华的人却总是遭遇挫折和委屈,我闲来无事吟诵诗歌,别人是否知道呢?或许只有假装疯狂才能像古人那样超脱世俗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首联写自己笑叹人生缘分已尽,不再奢求;颔联写平时难得闲暇,粗茶淡饭反而更长久;颈联指出世路艰难,才人多遭委屈;尾联则表达了诗人闲吟闲咏、佯狂避世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叹世”为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颈联“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才人的困境,诗人以自嘲和佯狂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杜荀鹤作为一位出身寒微的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应举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深感世态炎凉、人生艰难,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也看到了晚唐时期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才人的困境。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