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绮怀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上一句是什么?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随断续弦。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

作者及朝代

黄景仁(1749年—1783年),清代著名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那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站了一整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随那断断续续的弦音而悲咽,我鬓边的黑发已渐渐没有了以前的光泽,而我枕边的衣服还留有昨夜的芳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心爱之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花下吹箫”、“银汉红墙”、“星辰”、“风露”等,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诗人还通过“抽残茧”、“断续弦”等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情细腻、意境凄美而著称,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心爱之人相隔遥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执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爱情受挫、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的,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而他在爱情上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夜晚,独自站在风露中,思念着心爱之人时写下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痛苦和哀愁,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使得这首诗成为了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也让他在清代诗坛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