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捣练子·令孤景萧索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上一句是什么?

宋·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作者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等职,晚年退居苏州,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译文

捣衣石的面光滑晶莹,捣衣棒的杵声整齐划一。

在这孤城暮色之中,是哪户人家在捣衣呢?而远方的亲人,你又在哪里为我题写家书,何时能收到你的回信?

释义

这首词以捣衣为题材,通过描绘捣衣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上片“砧面莹,杵声齐”两句,从捣衣的工具和声音入手,写出了捣衣的细致和整齐,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下片“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赏析

这首词以捣衣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上片通过对捣衣工具和声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下片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设问的方式,既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又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挂念和期盼,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贺铸晚年退居苏州期间,贺铸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退居苏州的日子里,他或许常常回忆起远方的亲人和过去的时光,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捣衣这一传统习俗也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将这一场景与自己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首优秀的抒情词。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