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秋雁
唐·杜牧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
长亭寂寞人独立,满目秋光泪满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鸿雁在狂风中奋力飞翔,似乎永无尽头,它们带着凄寒的叫声,傍晚时分降落在天泉池畔,长亭边,孤独的人静静地站立,满眼皆是秋日的凄清景象,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鸿雁冲飙去不尽:形容鸿雁在猛烈的风中持续飞行,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或远方的征途。
寒声晚下天泉池:寒风中鸿雁的叫声,傍晚时分它们降落在宁静的天泉池,增添了秋日的萧瑟氛围。
长亭寂寞人独立:长亭,古代送别之地,此处形容孤独之人独立于亭中,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满目秋光泪满衣:满眼都是秋天的景象,触景生情,泪水不自觉地沾湿了衣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鸿雁在秋风中飞翔、降落的场景,以及长亭边孤独人的形象,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秋日氛围,鸿雁作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寄托思乡、离别之情,杜牧在此诗中巧妙地将其与个人的孤独、哀愁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为深刻,诗中的“寒声”、“晚下”、“寂寞”、“泪满衣”等词语,进一步强化了秋日的凄凉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杜牧诗歌中特有的情感细腻与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文人墨客常感怀才不遇,杜牧也不例外,他在诗中借鸿雁之飞、长亭之立,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融,杜牧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普遍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