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锦浦归舟巫峡云,绿波迢递雨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巫山高

锦浦归舟巫峡云,绿波迢递雨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端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锦浦归舟巫峡云,绿波迢递雨纷纷。

朝云暮雨无涯岸,犹是襄王梦里人。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五年(770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多写闺情、酬赠之作,风格清新婉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巫山十二峰郁郁葱葱,高耸入云,其中有一座山峰亭亭玉立,被称为神女峰,清晨的雾气刚刚散开,仿佛神女轻轻卷起了帷幔;山上的花朵即将凋谢,犹如神女残留的妆容,在锦浦归来的舟船上,可以看到巫峡上空云雾缭绕;碧绿的江波迢迢不断,细雨纷纷扬扬,朝云暮雨无边无际,神女依然是楚襄王梦中的那个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景色和神女的传说,展现了巫山的神秘与美丽,首联点明巫山十二峰,突出其郁郁葱葱的特点;颔联通过晓雾和山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巫山的神秘氛围;颈联以“锦浦归舟”和“绿波迢递”为背景,描绘了巫峡云雨交织的景象;尾联则借用了楚襄王梦神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神女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巫山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巫山的神秘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等生动的描写,将巫山的自然景色与神女的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气息,诗人在描绘巫峡云雨时,也运用了“锦浦归舟”和“绿波迢递”等意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巫山的游历和感受有关,巫山作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一直以其神秘和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李端在游历巫山时,被其美丽的景色和神秘的传说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巫山高》,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巫山的赞美和向往,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锦浦归舟巫峡云,绿波迢递雨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