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2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晓霞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的意思及出处

唐·白居易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烟光散入青芜岸,云气浮开碧树丛。

日色渐分双阙凤,天光初照万年松。

今朝得见真颜色,始信人间有化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细细地观察这眼前的景色,想要用什么来比喻它呢?就像是清晨时分,霞光初照,层层叠叠地映照在赤城宫的宫殿之上,烟雾和霞光一同散入青翠的河岸,云气悠然升起,漂浮在碧绿的树丛之间,太阳的光芒渐渐分开,照耀着宫殿上双凤的雕塑,天光初现,照亮了万年青松,今天我终于见到了这真正的美丽景色,才相信人间真的有如此神奇的造化之功。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时分霞光映照下的美丽景色,诗人用“晓霞初叠赤城宫”作为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景色的壮丽与神秘,诗中通过“烟光”、“云气”、“日色”、“天光”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景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清晨霞光映照下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视欲将何物比”的设问,巧妙地引出了“晓霞初叠赤城宫”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诗中通过“烟光”、“云气”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诗人通过“日色渐分双阙凤,天光初照万年松”等句,进一步展现了景色的壮丽与庄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的游历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游历广泛,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某地时,被清晨时分霞光映照下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