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28)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边将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的意思及出处

唐·张籍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与白居易、王建等诗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译文

战场上,白骨累累,都是修筑长城的士兵遗骸;黄昏时分,沙场上飞扬的尘土将他们的遗骨掩埋,今日朝廷颁发征召将领的诏书,用红泥封缄,需要你在边疆之外展现威严,震慑敌人。

释义

首句“髑髅皆是长城卒”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次句“日暮沙场飞作灰”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荒凉与无情,后两句“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则转向了对将领的期许,希望他能以威严震慑敌人,保卫边疆。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场的惨烈景象和将领的出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将士的深切关怀,前两句以“髑髅”和“沙场”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苍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将领,以“芝泥检征诏”和“台外振霜威”为象征,表达了对将领的期许和信任,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又有对将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大批将领出征御敌,张籍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心系国家安危的诗人,自然对边疆战事和将领的出征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将士的深切关怀,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