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8)诗词赏析8

这首古诗出自汉代乐府诗《陌上桑》,具体作者不详,但通常归于民间创作,经文人加工而成,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解析:

诗词原文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上一句是什么?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为后人根据诗意演绎之句,非原文直接出现,但意境相符,描绘了罗敷夫婿的显赫与罗敷的期盼。)

作者简介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陌上桑》即其中之一,反映了汉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女性的智慧与勇气。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采桑,在城南边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步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漂亮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岁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和我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罗敷说:“太守你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黑色小马的那个随从,就是我的夫婿;那匹白马后面跟随的黑色小马,就是我夫婿骑的,怎么用识别我夫婿呢?骑白马后面跟随黑色小马的那个,就是穿白色上衣,后面跟着黑色小马的那个,我的夫婿就在那最前面,我夫婿他皮肤洁白,有一点胡子;他轻轻稳稳地迈着步子,从官府出来进入我家中。)太守听了罗敷的话之后,只能无言以对,回到太守府里,太守感到惭愧,认为罗敷的话是有道理的,太守共派了太守府的小吏去请罗敷,但罗敷没有答应太守跟他回去。

释义

本诗通过讲述罗敷的美丽和品德,以及她机智地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智慧、独立和尊严,诗中通过罗敷的衣着、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她拒绝太守的情节,生动地描绘了罗敷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期待。

赏析

《陌上桑》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和简练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美丽坚贞的农家女罗敷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她敢于抗拒太守淫威、勇于保卫自己爱情的鲜明个性,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堪称古代民间叙事诗的瑰宝之一,特别是罗敷回答太守的话,更是充分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勇敢。

创作背景

《陌上桑》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汉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有关,在那个时代,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婚姻和爱情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干预,这首诗通过罗敷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自主选择,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反映了民间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