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僧示我高隐心,月在中峰葛洪井。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中峰
唐·皎然
西僧示我高隐心,月在中峰葛洪井。
洗药每寻云外石,安禅长对洞中灯。
老僧何处闲相得,坐听寒泉绕树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西方的僧人向我展示了高隐之心,那轮明月正照耀着中峰之上的葛洪井。
我时常在云外石上洗涤草药,安禅静坐时常常面对着洞中的灯火。
老僧我在何处寻得了这份闲适呢?就坐在这里,听着寒泉绕着树木潺潺流淌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皎然在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西僧示我高隐心”通过西方僧人的指引,表达了诗人对高隐生活的向往和领悟,次句“月在中峰葛洪井”以明月和葛洪井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后两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洗药、安禅、听泉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居图,诗人通过“西僧”、“中峰”、“葛洪井”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隐居世界,诗人还通过“洗药”、“安禅”、“听泉”等动作,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禅意和诗情,是皎然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中隐居修行,他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中隐居期间,面对清幽的自然环境,内心有所感悟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高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敬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