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玉气兰光久摧折,上清鸡犬音书绝。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3-0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升天行

玉气兰光久摧折,上清鸡犬音书绝。出自哪首诗?

唐·李白

玉气兰光久摧折,上清鸡犬音书绝。

碧窗斜月蔼深晖,悉听寒螀泪沾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玉质的灵气和兰花般的光彩长久地被摧残折损,上清仙境中的鸡犬之声和书信都已断绝,碧绿的窗户外斜挂着明月,洒下深邃的光辉,我独自听着秋夜的寒蝉声,泪水沾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清仙境的断绝和现实中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首句“玉气兰光久摧折”象征着诗人心中美好的事物被摧残,次句“上清鸡犬音书绝”则暗示了与仙境的隔绝和孤独,后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和无奈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对比上清仙境的断绝和现实中的孤寂,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和动物声音来烘托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坎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失望,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通过描绘上清仙境的断绝和现实中的孤寂,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升天行》是李白的一首优秀诗歌作品,通过描绘上清仙境的断绝和现实中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也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

“玉气兰光久摧折,上清鸡犬音书绝。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