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3-0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幽兰操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全诗是什么?

唐·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觎。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兰花在风中摇曳,香气远播,即使没有采摘佩戴,对兰花又有何损伤呢?如今世事纷扰,为何会变成这样呢?我常年行走四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霜雪交加,草木凋零,而荠麦却长得非常茂盛,如果你不因失去什么而悲伤,我也不会对你有非分之想,荠麦虽茂盛,但那是它应有的生长;君子若遭遇不幸,那也是他坚守的节操,即使身处幽深的树林和贫瘠的山谷,也不会因为没有人的欣赏而失去芬芳;即使遭受霜雪的摧残而凋零,来年也不会改变它芬芳的本性。

释义

这首诗以兰花为喻,表达了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应坚守节操、不改其性的高尚品质,兰花虽生长在幽林穷谷之中,无人欣赏,但它依然芬芳四溢;同样,君子在遭遇不幸时,也应保持自己的品德和节操,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本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和品质,巧妙地传达了君子的道德情操和处世哲学,诗中“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它赞美了兰花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芬芳的坚韧品质,也寓意着君子在困境中应坚守节操、不改其性的高尚品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韩愈在仕途上曾遭遇多次贬谪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贬谪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兰花的品质来表达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改其性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也反映了韩愈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君子道德的崇高追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