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的释义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旧日歌钟地,今朝泪满襟。
(注:原诗中“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两句可能在不同版本或传抄中有所变动或拆分,但基于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将其整合在此诗中以便分析,这两句可能并非原诗连续的两句,但在此情境下作为整体分析。)
作者简介:
戎昱,唐代诗人,约公元744年—800年,荆南(今湖北江陵)人,登进士第,曾任职县令、辰州刺史、虔州刺史等,戎昱与戴叔伦齐名,并称“昱伦”,诗多吟咏军事题材,语言优美,风格豪健,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著有《戎昱集》。
译文: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野棠花儿无人欣赏自己寂寞地开在临水的岸边,江上的燕子归来后却找不到旧时的主人,这里曾经是歌舞升平之地,如今却只剩下我满襟的泪水。
释义:
此诗抒写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意思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野棠花儿无人欣赏自己寂寞地开在临水的岸边,江上的燕子归来后却找不到旧时的主人,这里曾经是歌舞升平之地,如今却只剩下我满襟的泪水。
赏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两句,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野棠花儿无人欣赏自己寂寞地开在临水的岸边,江上的燕子归来后却找不到旧时的主人,它们只能孤独地、寂寞地飞着,寻找着,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搬家之时所写,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表达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在作者看来,春风骀荡,景色宜人,他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他的衣襟,不让他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他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