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的解释

5个月前 (03-0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秋日荒城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的解释

唐·刘沧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

秋色萧萧人迹少,寒烟漠漠鸟飞稀。

风吹旷野黄云暮,月照孤城白日微。

此地从来多寂寞,何须惆怅怨斜晖。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诗作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描绘秋日景象,给人以深沉而宁静的美感。

译文

渡口边的旧市集已没有行人往来,山中的客栈与荒废的城池在夕阳下紧闭大门,秋天的景色萧瑟,人影稀少,寒冷的烟雾弥漫,鸟儿也飞得稀疏,旷野上,黄云被风吹得翻滚,夕阳下,孤城的日光显得微弱,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充满了寂寞,又何必因为斜阳西下而感到惆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一个荒凉、孤寂的场景,津楼(渡口边的楼阁)、故市(旧市集)、山馆(山中的客栈)、荒城(荒废的城池)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破败的画面,诗人通过“无行客”、“闭落晖”、“人迹少”、“鸟飞稀”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寂寞之地的淡然态度,认为此地本就寂寞,无需因外界变化而心生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黄昏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无行客”、“闭落晖”等词语,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世界,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寂寞之地的淡然态度,这种淡然与超脱,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之中又不失一份宁静与平和。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或许是在游历或避难途中,目睹了荒凉破败的景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秋日荒城》,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悟,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