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2)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秋月春花

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峤

三秋月照丹凤楼,

二月花开上林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李峤曾任宰相,对唐代文学和政治都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三秋时节,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丹凤楼;

二月时分,绚烂的花朵开满在上林树上。

释义

三秋月照丹凤楼: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这里泛指深秋时节,丹凤楼,古代宫殿建筑,象征着皇家的威严与辉煌,此句描绘了深秋时节,月光皎洁,照耀着宏伟的丹凤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二月花开上林树:二月,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上林,古代皇家园林,树木葱郁,花卉繁多,此句描绘了早春时节,上林园内树木葱茏,花儿竞相绽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深秋和早春两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前句“三秋月照丹凤楼”以月光和宫殿为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美感;后句“二月花开上林树”则以春花和园林为背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生命的轮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的宫廷生活有关,作为唐代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峤有机会接触到皇家的宫殿和园林,对它们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面对自然景色,心生感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