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中怪特不可会,但慕刺史仁有馀。的解释

5个月前 (03-02)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游石淙山

此中怪特不可会,但慕刺史仁有馀。的解释

唐·武则天

三山十洞光玄牝,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岩前绮席铺兰叶,涧底鸣泉漱玉沙。

水激石鸣声似雨,云翻浪涌似山花。

千峰翠色烟霞合,万仞青光日月华。

仙乐乍闻随暮节,松风徐听入寒家。

崎岖石径踏莓苔,缭绕山腰转翠崖。

野老相逢迎客至,松林深处有茅斋。

憩迹岩阿窥石髓,攀萝扪葛谒仙家。

此中怪特不可会,但慕刺史仁有馀。

岂比人间争利处,熙熙攘攘徒喧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武则天

朝代:唐朝(618年-907年)

作者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她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她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译文

在这石淙山中,奇峰异洞闪耀着玄妙的灵光,玉峦金峰镇守着紫微宫阙,这里雨露均沾,是胜土名壤,风雨交加,环绕着皇家的疆域,万丈高岩遮挡了日光,千尺深涧中云雾缭绕,仿佛为山石披上了云衣,暂且停下欢乐的宴席,欣赏这仁智的山水,傍晚时分,雕鞍轻骑在尘土中飞扬,岩石前铺设着兰叶编织的绮丽宴席,山涧底部,清澈的泉水冲刷着玉色的沙砾,水冲击岩石的声音如同雨声,云雾翻腾如同浪花涌起,又似山花绽放,千峰翠绿,烟霞缭绕,万仞高峰上,日月之光交相辉映,傍晚时分,忽然听到仙乐传来,松风徐徐吹入寒舍,崎岖的石径上踏满了莓苔,山路缭绕,转过翠绿的山崖,山野老人相逢,迎接宾客到来,松林深处有简陋的茅屋,在岩石的角落休息,窥探石髓,攀援藤萝,扪葛而上,拜访仙人,这里的奇特景象难以领会,但我只羡慕刺史的仁爱有余,这哪里比得上人间的争名夺利之处,熙熙攘攘,徒然喧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石淙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游览感受,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展现了石淙山的奇峰异洞、玉峦金峰、高岩深涧等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刺史仁爱的赞美和对人间喧嚣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淙山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三山十洞光玄牝,玉峤金峦镇紫微”等句,展现了石淙山的神秘和壮丽,而“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等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表现了石淙山的幽静和深邃,诗人通过游览石淙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对刺史的仁爱表示了赞美,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比石淙山的宁静和人间的喧嚣,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则天游览石淙山时所作,石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名山,武则天在游览过程中,被石淙山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同时也对当地的刺史表示了赞赏,她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石淙山的赞美和对刺史仁爱的敬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武则天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她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此中怪特不可会,但慕刺史仁有馀。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