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廊礼绝威容肃,布素情深友好偏。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岩廊礼绝威容肃,布素情深友好偏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全诗如下:
访隐者不遇 岩廊礼绝威容肃,布素情深友好偏。 鹤去云闲空自远,松高风古独依然。 山居谷饮人稀至,林卧苔封路欲迷。 却笑当年求仲子,如今方得访君贤。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峭健,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怀才不遇之感,他的散文也颇负盛名,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传世名篇。
译文
岩廊之上礼仪断绝,威严的容颜显得庄重;布衣之交情深意重,对友人的偏爱尤为明显,仙鹤飞去,云彩悠闲,空旷之中更显遥远;松树高耸,古风依旧,独自屹立于世,山居之人饮谷水,人迹罕至;林间卧榻,苔藓封路,道路几乎迷失,却笑当年求访仲子(古代隐士),如今才得以拜访您这位贤士。
释义
首联“岩廊礼绝威容肃,布素情深友好偏”描绘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岩廊象征着朝廷的高贵与威严,而隐士则远离这些,以布衣之交显示其深厚的友情,颔联和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隐士的高洁与超脱,尾联则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终于得以拜访隐士的喜悦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及其与诗人的深厚友情,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质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岩廊礼绝”与“布素情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隐士不慕名利、淡泊名志的品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鹤去云闲”、“松高风古”,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隐士的超凡脱俗,尾联的自嘲与感慨,则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与深度。
创作背景
杜牧在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坎坷,他深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对隐逸生活产生了向往,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访隐者不遇的经历,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在诗中,杜牧以隐士为榜样,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