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园笛里吹。的释义

5个月前 (03-03)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落叶

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园笛里吹。的释义

唐·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此是幽人居,曾无车马迹。

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园笛里吹。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语言凝炼,富有民歌色彩。

译文

树叶由嫩绿转为深绿,参差不齐地生长着,初秋的红叶已经层层叠叠,庭院中刚刚清扫过地面,却还绕着树木落下了三两片叶子,这里是隐士居住的地方,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即使到了树叶落尽、枝头空寂的时候,还有梨园中的笛声在吹奏着悠扬的曲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落叶的景象,以及隐士居所的清幽与宁静,前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树叶由绿转红的过程;中间两句则通过“初扫地”与“绕树三两叶”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落叶的稀疏与环境的静谧;后两句则通过“幽人居”与“无车马迹”的描绘,以及“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园笛里吹”的想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士生活的超脱与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落叶为题材,却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上,而是通过对落叶的细腻观察与描写,引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人通过色彩的对比、细节的刻画以及想象的运用,将秋日落叶的景象与隐士居所的清幽、宁静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尤其是“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园笛里吹”一句,更是将落叶的凋零与音乐的悠扬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凋零之美,又寄托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心境有关,王建一生仕途不顺,曾一度从军,后虽入仕但官职卑微,他可能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深感厌倦,因此向往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隐士生活,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落叶景象的描绘与对隐士生活的赞美,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反映与抒发,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独立的风气也可能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假饶叶落枝空后,更有梨园笛里吹。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