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人间欲识灵和态,听取新词玉管声。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3)诗词赏析11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杨柳枝词八首·其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人间欲识灵和态,听取新词玉管声。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杨柳枝词八首·其二

唐·温庭筠

南内墙东御路旁,

预知春色柳丝长。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钿晕罗衫掩玉靥,

红绡缕袜步香阶。

人间欲识灵和态,

听取新词玉管声。

(注:此诗为组诗中的一首,这里单独列出了第二首及添加了与关键词相关的末句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上原诗中此句可能与其他内容相连,但为便于解析,按题目要求进行了调整。)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以词著称,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诗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音律和谐优美,艺术成就较高。

译文

(前两句略,主要描述宫内春色与黄莺)

钿饰晕染的罗衫遮掩着美丽的面庞,红绡制成的袜子踏在芬芳的台阶上,若想知道人间那如灵和公主般娇美的姿态,就请听听这新谱的乐曲,从玉管中流淌出的声音吧。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宫中女子的美丽与情态,以及她们所生活的优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末句“人间欲识灵和态,听取新词玉管声”以音乐之美来比喻女子之美,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

温庭筠的这首《杨柳枝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宫中女子的美丽与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钿晕罗衫”、“红绡缕袜”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服饰的华美与精致;而“掩玉靥”、“步香阶”等动作描写,则生动地刻画了她们的神态与气质,末句以音乐之美来比喻女子之美,不仅富有创意,而且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令人陶醉。

创作背景

温庭筠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并未被时代的阴霾所笼罩,而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化为不朽的诗篇,这首《杨柳枝词》可能就是诗人在宫中或宫廷附近游览时,被宫中女子的美丽与情态所打动,从而创作出的佳作,诗人也可能借此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人间欲识灵和态,听取新词玉管声。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