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遗老知谁在,应喜辽东鹤下来。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老树苔,一先一后尽成开。
半桃半李花满树,百年遗老知谁在,应喜辽东鹤下来。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百年遗老知谁在,应喜辽东鹤下来”实际上是对第二首诗的部分内容的提炼与重组,原诗中这两句并未直接相连,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在此解析中主要围绕这两句及其所在诗进行展开。)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百年遗老知谁在,应喜辽东鹤下来”两句)
历经百年的老人们如今还有谁健在呢?想必他们会为我这只从辽东归来的鹤感到高兴吧。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旧友重逢的期待与喜悦。“百年遗老”指的是那些经历了漫长岁月、见证了历史变迁的老人,“辽东鹤”则是诗人自喻,暗含自己历经坎坷、终得归来的意味。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通过“百年遗老”与“辽东鹤”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渴望,这两句诗也体现了刘禹锡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刘禹锡的这两首诗均创作于他被贬谪后重返长安之时,在第一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刘禹锡回到长安,重游玄都观,写下《游玄都观》一诗,以桃花的盛衰暗喻朝中权贵的更迭,此诗一出,刘禹锡再次被贬,又过了十四年,他再次回到长安,重游玄都观,写下《再游玄都观》一诗,百年遗老知谁在,应喜辽东鹤下来”两句,既是对自己历经坎坷、终得归来的感慨,也是对朝中权贵更迭无常的讽刺与批判,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豪放不羁的文风,也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