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3-0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咸用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

尘暗旧貂裘尚暖,风吹破旆影初长。

金疮摺胫何时愈,铁镞穿肤几岁创。

独有旌旗堪裹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咸用,唐代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咸用,生卒年不详,唐代晚期诗人,字卓老,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咸通进士不第,曾游边塞,一生仕途不达,多在穷愁困苦中度过,能诗,工乐府,诗风与贾岛相近,有《李咸用集》传世。

译文

弓箭在秋日里显得无力,猿臂般弯曲的弓弦也显得疲惫;宝剑在清晨的寒霜中仿佛哭泣,虬髯(卷曲的胡须)上凝结着霜花,尘土覆盖着旧时的貂裘,但依旧温暖;风吹动着破败的军旗,影子渐渐拉长,金疮折断了腿骨不知何时能愈合,铁镞穿透的皮肤留下了多年的创伤,只有军旗可以包裹我的尸骨,何必一定要用马革裹尸而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首联通过“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下的艰辛与无奈,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战士们的困苦和伤痛,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尾联则以“独有旌旗堪裹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战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即使战死沙场,也无需用马革裹尸,只需用军旗包裹即可。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士的口吻,抒发了他们身处恶劣环境、饱受战争创伤的艰辛与无奈,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战士们的困苦和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尾联的“独有旌旗堪裹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更是将战士们的忠诚和勇气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壮和崇高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战士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李咸用可能曾游历边疆,亲眼目睹了战士们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关注。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