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下一句是什么?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其别首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8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日休文集》等。

译文

(第二首别首)

汴水悠悠东流,带来了无限的春意,隋朝的宫殿早已化为尘埃,其中最让人痛恨的是隋堤上的杨柳,它们曾经让隋炀帝的龙舟在此起舞,如同凤凰展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汴河(即大运河)沿岸的春色与隋朝宫殿的废墟,表达了对隋朝灭亡的感慨与批判,特别是“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两句,以隋堤上的杨柳为象征,暗指隋炀帝荒淫无度,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

赏析

皮日休的这首诗,以汴河为线索,串联起对隋朝兴衰的深刻反思,前两句通过对比汴河的春色与隋宫的废墟,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后两句则直接点出隋炀帝在隋堤上享乐的场景,用“堪恨”二字表达了诗人对隋朝灭亡原因的深刻认识——即统治者的奢侈腐化,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

创作背景

皮日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唐朝的衰落,对历史的兴衰有着深刻的感受,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在隋朝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成为了隋炀帝奢侈享乐的象征,皮日休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大运河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批判了隋朝统治者因奢侈腐化而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寄托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反思。

“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