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又向荒城过,锦雉惊飞麦陇春。的释义
诗词原文
过故洛城
唐·宋之问
此乡何岁别,归路几朝昏。
旧友今何在,空余泪满尊。
那堪又向荒城过,锦雉惊飞麦陇春。
作者及朝代
宋之问,唐代诗人,约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因事获罪,贬为泷州参军,后遇赦,转陆浑尉,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宋之问才华横溢,早年曾得到武则天赏识,但后因卷入宫廷斗争而被贬谪,他的诗作讲究声律,对仗工整,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诗风也颇具个人特色,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哀婉凄切之篇。
译文
离开这个故乡已经不知过了多少年,归来的路上多少次在黄昏中迷茫,旧时的朋友如今都在哪里呢?只剩下我独自面对酒杯,泪流满面,又怎能忍受再次经过这座荒凉的城池,惊起麦田中正在觅食的锦雉,它们慌乱地飞向春天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旧友的深切怀念,首联写离别之久和归途的迷茫;颔联则直接抒发对旧友的思念之情;颈联“那堪又向荒城过”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再次经过故乡荒城时的无限感慨;尾联以锦雉惊飞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故乡的荒凉景象和锦雉惊飞的生动画面,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旧友的怀念,诗中的“那堪又向荒城过”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被贬谪后归乡途中经过故洛城时所作,此时的宋之问已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和变故,对故乡和旧友的情感也变得更加深沉和复杂,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文人墨客对故乡和友情普遍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