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6)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桃源行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上一句是什么?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寻访,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洞门一闭无消息,万古惟应见白云。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

作者及朝代

王维,唐代(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作者简介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有人家,沿山口溪岸曲折前行,刚穿过山口,顿时觉得天地开阔,平野广袤,远远望去,一座座云树缭绕、山花烂漫的村庄出现在眼前,走近一看,却是千家万户,散落在那繁花翠竹之间,真是仙境啊!村中的居民,竟都未改秦代的装束,他们见到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何处而来,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本是避秦时乱、隐居于此的,从此与世人隔绝,不知世间有什么变化,他们争相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杀鸡宰羊,摆酒设宴款待,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村民们听了都非常惊叹,其余的人也都纷纷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回到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的人了,虽然知道这里值得游乐,但刘阮二人又何必远行到异乡去寻找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桃花源中宁静和谐、与世隔绝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最后一句“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赞美和对刘阮二人远行寻访的感慨,认为既然已经知道这里是个好地方,又何必去远方寻找呢?

赏析

这首诗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全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完整;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抒情,一气呵成,艺术成就很高。

创作背景

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值中年,他一生仕途坎坷,二十一岁时考中进士,后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出任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但现实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使他深感失望,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的桃花源,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