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花子
唐·唐彦谦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识,雨过惟添碧藓滋。
作者及朝代
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卒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他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多以诗文寄情。
作者简介
唐彦谦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善七言律诗,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虽然他在当时并未获得显赫的官职,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
译文
溪水边的蝴蝶和岩石上的蜜蜂都不知道这里的美景,成千上万朵红花在露珠的映衬下更加娇艳欲滴,深山之中,春色已晚,这些美丽的花朵无人赏识,只有雨后青苔的滋生为它们增添了几分生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之中春花烂漫却无人欣赏的景象,通过“水蝶岩蜂俱不知”表达了自然之美往往被忽视的主题,而“露红凝艳数千枝”则生动描绘了花朵在清晨露珠点缀下的娇艳之态,进一步强调了美的存在与无人赏识的对比,后两句“山深春晚无人识,雨过惟添碧藓滋”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落寞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自身的遭遇与心境。
赏析
此诗以花喻人,借深山春花之美丽而无人赏识,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中“露红凝艳数千枝”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朵的娇艳与生机,与后文的“无人识”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唐彦谦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尽管他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一生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借深山春花之美丽而无人赏识,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