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3-0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从军行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昂

汉家天子今神武,肯使胡尘暗远途。

诏下金门去游猎,喧喧驰道走毂辀。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作者简介

李昂,即唐文宗,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826年12月—840年2月17日在位),他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长庆元年(821年),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位为帝,年仅十八岁,在位初年,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译文

大唐天子如今神武非凡,怎能让胡人的尘土遮蔽了远方的道路。

天子下诏从金门出发去游猎,喧闹的驰道上车辆滚滚。

是谁向朝廷提出了让帝子与番邦和亲的计策?我身为男儿却为国家的这种屈辱感到羞耻。

新丰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咸阳城里的游侠们正值青春年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大唐天子游猎的盛况,以及诗人对和亲政策的愤慨,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屈辱的羞耻感,诗中“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的强烈不满和身为男儿的羞耻感。

赏析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亲政策的愤慨,首句“汉家天子今神武”与后文的“谁陈帝子和番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天子的神武与和亲政策的屈辱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描述天子游猎的盛况,进一步烘托出国家的强盛与和亲政策的屈辱之间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是男儿为国羞”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羞耻感和爱国情怀,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文宗在位期间,当时,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局势动荡不安,为了维护边疆稳定,唐朝政府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番邦首领以换取和平,这种政策在诗人看来是一种屈辱和妥协,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和羞耻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和亲政策的普遍不满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