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将得几多雁,到处愁他无限人。的解释
这首包含关键词“来时将得几多雁,到处愁他无限人”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三堂东湖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
十顷风荷举翠茎。
看取晚来香送处,
双双飞鹭欲归亭。
回望高城吹画角,
寂寥长对鼓山青。
来时将得几多雁,
到处愁他无限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民生疾苦,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满塘的秋水清澈碧绿,十顷荷塘中荷叶挺拔翠绿,傍晚时分,荷花香气随风飘散,双双白鹭似乎要飞回亭中栖息,回望高城,画角声声吹响,面对鼓山青翠,心中感到无比寂寥,雁群飞来时带来了多少消息,却也让无数人因思念而愁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秋日的美丽景色,同时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前两句写荷塘美景,后两句则通过“回望高城”和“来时将得几多雁”等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东湖秋日的景色,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前两句“满塘秋水碧泓澄,十顷风荷举翠茎”生动地描绘了东湖秋日的美丽景色,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回望高城”和“来时将得几多雁”等句,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引向远方,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这首诗可能是在韦庄游历或任职期间,面对东湖美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念和忧虑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东湖秋日的景色,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三堂东湖作》是韦庄的一首优秀诗作,通过描绘东湖秋日的景色,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