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的释义

6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的释义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只做过从九品的小官,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译文

这匹马不是寻常的凡马,它原本是天上房宿的星辰下凡,即使你敲打它瘦弱的筋骨,它依然能发出如铜铃般的清脆声响,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上,沙子洁白如雪,燕山的月亮弯如银钩,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佩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清爽的秋天里自由驰骋呢?曾经有伯乐赏识过它的长鸣,因此它不像那些普通的马匹那样畏缩不前,而是敢于勇往直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非凡之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两句,强调了马的非凡之处,在于它曾被伯乐赏识,因此敢于展现自己的才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赏析

这首诗以马喻人,借马的非凡与遭遇,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命运的抗争,诗中“曾经伯乐识长鸣”一句,既是对马才华的肯定,也是对诗人自己才华的自信,而“不似龙行不敢行”则展现了马(或诗人自己)的勇敢与无畏,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敢于勇往直前,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是李贺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以马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曾经伯乐识长鸣”一句,或许暗含了诗人对过去曾有伯乐赏识自己才华的回忆,而“不似龙行不敢行”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敢,整首诗既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未来的憧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