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元君昨夜过,碧云高髻绾婆娑。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题太一元君庙
唐·李商隐
太一元君昨夜过,碧云高髻绾婆娑。
仙乐飘飘绕殿角,瑞烟袅袅映庭柯。
玉壶琼浆倾不尽,金炉香火爇无多。
欲知圣迹何处觅,且向蓬莱看碧波。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太一元君昨夜降临此地,她高耸的发髻如同碧云般婆娑。
仙乐在空中飘荡,环绕着宫殿的角落,瑞烟袅袅升起,映照着庭院中的树木。
玉壶中的美酒倾泻不尽,金炉中的香火燃烧得并不旺盛。
若想知道圣迹何处寻觅,不妨向蓬莱仙境望去,那里碧波荡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太一元君降临庙宇的神奇景象,首句点明主题,太一元君昨夜到访;次句以“碧云高髻”形容其形象之美,婆娑之态更显其神秘,接下来两句通过仙乐和瑞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祥和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圣迹的追寻和对仙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太一元君形象的刻画和庙宇环境的渲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看法,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览太一元君庙时所作,通过对神话传说的描绘和仙境的向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