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3-09)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出自哪首诗?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新晴篱落花如雪,旧雨园林果似绯。

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得孝宗赏识,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诗文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溪水口处我回转船头,天色已黄昏,

却听到前村传来阵阵鸡犬声,隔着村落隐隐传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乡村小溪边乘舟归来的情景,诗人乘舟至溪口,天色已晚,四周静谧,只有远处前村的鸡犬声隐约可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田园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溪口回舟日已昏”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归家的心情,而“却听鸡犬隔前村”一句,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将前村的宁静生活与诗人的归途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诗中“溪口”、“回舟”、“日已昏”等词语,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场景,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鸡犬声”也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安详,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退居石湖期间创作的田园杂居组诗之一,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后,致力于诗文创作,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这组田园杂居诗正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范成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现了他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卓越才华和文学造诣。

“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